【线上展览】稀奇古怪——扬州八怪书画艺术展

前言

“扬州八怪”是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于扬州,画风奇特的一个画家群体的称谓。“八怪”并非只有八人,而是一个十余人的画家群体,公认的有金农、郑燮、黄慎、李鱓、李方膺、汪士慎、高翔、罗聘,另外列入“八怪”的画家还有华喦、高凤翰、边寿民、闵贞、陈撰等,故后世也称其为“扬州画派”。

虽称为“怪”,实则为新。他们的书画,取法于传统文人画写意的范式,又根据他们不同的审美、性格给予创造和变化,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,令人过目难忘。在艺术表现上,善用水墨写意技法,强调写神,并赋予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;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,有的以书法笔意入画。扬州八怪的作品都极具深刻的思想内涵,艺术格调清新狂放,不落窠臼,独辟蹊径。

清代流行的是“四王”的绘画风格,这种风格特别受上层统治者喜欢。但扬州市场经济发达,商人(盐商)也需要附庸风雅,“扬州八怪”的字画受到了他们的追捧。而“扬州八怪”为了生存,很多画需要走入市场,会迎合买家创作,也会直接标价。正因为有他们的存在,将过去只围绕士大夫阶层的文人画,推广普及到民间,文人画的题材由此扩大,有了世情温暖与寻常烟火。扬州八怪”也因此成为十八世纪中国画坛突破正统派桎梏的一股生力军,并对后世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。本次展览遴选“扬州画派”十三位画家精品之作三十余件(套),较为系统地展现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貌。

01、繁华扬州

2.jpg

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

——李白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

清康乾时期是扬州最繁华的时期。随着城市的发展,大批的文人墨客来到扬州,交友文会,这大大促进了扬州地区的文化氛围。这一模块将通过袁江、袁耀父子等人的作品展现当时扬州绚烂的园林艺术、名胜景点,及其背后所反映的扬州地区浓厚的艺术气息。

3.jpg

image.png

《东园图》作于康熙四十九年(1710),作者自题为描绘东园胜概。据考东园即扬州盐商乔国桢所营造的园林。园内楼台重叠,竹树修茂,池荷承露。其外则远山浮空,江村疏落,颇有江南园林的幽况之致。此图布局宏大,勾勒精细,赋色典雅,是袁江界画精心之作。

image.png

image.png

袁耀是扬州非常受欢迎的画家,这两幅作品都是在2m多高的屏风上绘制的。扬州兴盛而积聚巨额财富的人,兴建大宅,乐此不疲,富人们在府邸中欣赏着这类优秀作品。

4.jpg

image.png

四条屏分别自题:“春台明月”、“平流涌瀑”、“万松叠翠”、“平岗艳雪”,款署“戊戌仲夏邗上袁耀画。”钤“袁耀”、“昭道”印2方。

这组画屏是袁耀晚年的作品,所绘为扬州北郊的四处名胜景点,均为写生之作。

5.jpg

“春台明月”绘一派怡人春色,湖岸枝头新绿,垂柳依依,用笔细润秀媚,设色淡雅。

1.jpg

“平流涌瀑”画夏日高树浓荫,茂茂森森,以浓厚的墨色点染,华滋苍润。

2.jpg

“万松叠翠”写秋时萧瑟之意,构图平远、空明,远景山石以简笔勾勒,林木萧疏,只有常青的松树依然叠翠。

3.jpg

“平岗艳雪” 绘冬季大地覆雪,老梅独立,神态潇洒,枝干用笔老练苍劲,再以胭脂、白粉点染敷色。

画家将瘦西湖两岸的亭台楼阁、名园胜景置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大自然中,以传统界画的精湛技法把扬州当时“两堤花柳全依水,一路楼台直到山”的繁荣景象真切形象地展现在观者面前。

1.jpg

image.png

此卷用整匹细绢,以界画手法绘制而成,全卷12段画面。画面采用分段取景、局部特写的艺术手法,表现了明末清初扬州的著名私家园林“休园”的四季景观。所画楼台殿阁、曲院长廊、碧水亭榭、假山怪石各尽其致。末段画面署款“康熙乙未六月至庚子清和图成,清痴老人王云。”钤“汉藻”、“王云之印”二印。引首有郑来篆书“休园图记”横额,尾纸有清人彭白云跋文及郑来各种书体抄录的重修休园记。

1.jpg

image.png

图册画面中选取了京杭大运河(杭州至江苏北部河段)的十处胜 景进行描绘。引首为何绍基题“沈石田两江名胜图”,每幅对页有沈周自题七绝一首,并有友人文嘉、 王穉登、沈明臣、殷都、俞允文、王世贞等人的题诗,画面皆剪裁简明,情景融合。王世贞评该画“清远奇丽” ,这更为此图增添了文人气息。画上十处名胜,无论是山景或是水景,均是当时热门的观光胜地,或是家喻户晓的河港都市。这十个景点初看之下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,但将其在地图上予以定位,就能发现实际上描绘的是京杭大运河(杭州至江苏北部河段)两岸的十处胜景,由南至北依次是:杭州下天竺寺——西湖栖霞岭(岳飞庙)——苏州太湖(垂虹桥)——天平山范公祠——昆山(马鞍山)——句曲山(三茅峰)——瓜州扬子桥——扬州——高邮——淮安。

1.jpg

此画面可分上下两段,上段中河流呈“Z”字形,沿岸临河房屋鳞次栉比,辉煌宫观夹杂其中,河边停靠着两只小船,城门外烟云缭绕,隐约可见楼台耸立。下段中河中央有一小舟,舟楫上数人观赏两岸风光。沿岸柳树中散落些许小舍,上下二段以横亘于邗水上的长桥相连。画面右下角印款从上至下分别为“陈式金印”、“长虹私印”、“子京父印”。左下角印待识。 

1.jpg

对幅题跋中出现的“琼花馆” “迷楼”“二十四桥”等均为扬州典型的地方性名胜。“邗沟”是苏州古运河中的一段,“邗沟烟柳”亦为秦邮八景之一。此外,“美人”、“煮海”、“召平瓜”都是扬州所特有或有着独特故事传说的指代性词语。“广陵散”中的“广陵”即古扬州。

1.jpg

image.png

1.jpg

画面采用典型的“一水两岸”式构图,右下角的岸石与远山遥相呼应,江岸边泊着一排篷船,江面上亦有一客船,有多人立于船头拉帆,船内隐约可见人影。画面左下角为白文“陈式金印”、朱文“项元汴印”。 “扬子渡”指的是长江流经扬州一带的河段,因古渡口扬子津及扬子县而得名。扬子江沿岸十分繁华,为文人骚客游苏杭之必经之路,有众多诗人如丁仙芝、梅尧臣、文天祥等曾为其赋诗吟词。

02、八怪师承

1.jpg

在“扬州八怪”之前,南方地区已经出现了一批活跃的艺术先驱。其中,最受人追捧的是晚年居于扬州大明寺的石涛。石涛的艺术风格有别于传统的正统画派,因此受到了追求自由表现的文人画家的喜爱。这一模块中,选取了带给“扬州八怪”巨大影响的石涛、八大山人(朱耷)以及擅用手指作画的高其佩,这些活跃在明末清初时期的艺术家的作品,来展现“扬州八怪”的艺术源流。

1.jpg

image.png

朱耷笔下的鱼与众不同,它们总是以白眼示人,这与他特殊人生经历有关,是他将其情感寄托于画面的表现。

朱耷是明室后裔,出身贵族,明亡清兴,他内心是不平衡的,所以他对社会不满,并在他的绘画当中表达了这种情绪,主要反映在所画动物的眼睛上,所以他画的鹿、鱼、鸟等,大都是翻白眼的。

1.jpg

image.png

此图为朱耷71岁所作。全幅景致简洁,绘一只白猫蹲于石巅上拱背缩身,与山石浑然合成一体。它闭目养神,全然无心观赏四周荷花、兰花等俏丽的景致。作者显然运用了象征隐喻的手法,将客观的意象与主观的意识作了巧妙而含蓄的结合。他以心静如水的猫暗喻自己在清王朝统治下不闻不问,远离世俗的隐遁行为。图中荷叶及无名花草以墨气淋漓的泼墨法绘成,与白描勾勒,寥寥数笔的猫、石形成视觉上的黑白对比,不同色调的深浅变化,丰富了画面的空间层次,从而使全卷既充实又空灵。

1.png

image.png

此画创作于康熙二十六年(1687),画于宋罗纹纸上,构图奇巧,浅绛明洁,画面幽深静穆,得雨后山川澄静之意,为其中年细笔风格的用意之作。

1.jpg

image.png

此幅作品先是八大山人画兰石,巨石向右拔地斜立,纯用淡墨简约地勾勒皴染,占据半幅画面,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,石脚一丛展开的兰花仅仅简约的数笔,将兰挺立而又摇曳多姿、生机勃勃之态写出即收笔,堪为八大本色,惜墨如金,高度凝练概括,而恰到好处。

石涛后写竹,对这样的构图若没有真本事,是较难将画处理得形整而气畅的,即两人合写得如同一人,整幅画和谐统一。早已惯于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,精于构图,善长变化的石涛,落笔便顺着石势写竹,竹竿劲挺而不失顺势,分披的竹叶用焦墨,以对应淡墨的斜石,更打破画面上幅的虚空,又以淡墨补一竿竹,略微与石势相背,以补画面左方之虚,兼营造出前后的空间深度,以少少笔墨以一胜多地表示出丛竹之境,又与浓墨的竹作了相得益彰的对比衬托,即使八大将落款题于画面石势之上的右上方,也难不倒石涛自如的施展,终是心有灵犀,化险为夷,留下这幅水乳交融、意趣精到、大家手笔、天趣盎然的珍品。

石涛补竹之后所题的“八大山人写兰,清湘涤子补竹。两家笔墨源流,向自独行整肃。”大意是说,他与八大山人合画一画,八大写兰石部分,自己写竹部分而补成,原本两家均卓立不群,自成一家,笔墨源流,各自不一,但均各有传统源流为依据自成一家的,虽然各成一家,但在这幅画中心灵、意趣以及笔墨,却是交融的。

1.jpg

image.png

指画又称指墨画、指头画,是一种用指头、指甲、或手掌、手背蘸墨色,在纸上或绢作画的独特的绘画方法。

此画作怒发冲冠之状。整幅画面怒不可遏,气势逼人,是画家晚年代表作。此图是画家被革职第二年所作,许多不平之气,借助怒发冲冠的钟馗,发挥得淋漓尽致。我国历代以钟馗为主题的作品颇多,这幅佳作尤其感人至深,已达到画尽意在的艺术效果。浅设色指绘钟馗立像,双目有神,虬髯竖起,右手指向画外,与双目所视一致。左脚前踏,身躯配合协调。衣纹飞扬,线条勾勒柔中带刚。右上端款题“雍正戊申端五铁岭高其佩指头绘相”款,可知作于公元1728年。

1.jpg

image.png

题识:铁岭高其佩指头画。钤印:高其佩、且园、笔墨之外。

此画以指头蘸墨勾勒虎的形体,虎身斑纹墨色浓郁,布局疏密得当,动感十足。

此作参加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第16期精品拍卖会中国书画五专场,2011年10月25日以23,000元人民币成交。

03、扬州八怪

1.jpg

这一模块将为大家介绍“扬州八怪”代表性的13位书画家的作品。特别介绍的是“扬州八怪”的领袖人物,具有“双壁”之称的金农和郑燮。金农与郑燮都长于诗文,又擅题咏,作品与题诗往往相映成趣,妙趣横生。

01.金农(1687—1763),字寿门、司农、吉金,号冬心,又号稽留山民、曲江外史、昔耶居士等。金农博学多才,嗜奇好古,收金石文字千卷。精篆刻、鉴赏,善画竹、梅、鞍马、佛像、人物、山水。尤精墨梅。所作梅花,枝多花繁,生机勃发,古雅拙朴。他的一生,大半在坎坷中渡过,有时“岁得千金,亦随手散去”。在困苦时也不得不依赖贩古董、抄佛经,甚至刻砚来增加收入。

1.jpg

image.png

《玉壶春色图》作于乾隆二十六年,画家已经75岁的高龄了,是其暮年的精心之作。此画是其较大幅作品。梅与松、竹并称“岁寒三友”,是人品高洁的象征,常常成为文人画家借以自比的绘画题材,也是金农偏好的题材之一。为了创造自己的梅花风格,他潜心研究了同为“八怪”的汪士慎和高翔的梅花。他说,“汪巢林画繁枝,高西唐画疏枝,皆是世上不食烟火人”,他还是要食烟火的人,所以画的梅花,居于不疏不密之间。

此画截取梅树干中间部分,通贯于正中,顶天立地,布局奇崛,迥异于常见的折枝花或全株树的构图方式。以大笔铺枝,小笔勾瓣,逸笔草草,初看似乎比例不合,实际上却把梅树刚中有柔、冰肌傲骨的内在精神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。繁枝密萼,穿插有绪,平谈而丰富,“形散而神不散”。水墨的控制也得心应手,以饱含水分的淡墨挥写技干,以浓墨点苔,更显出老梅凌寒的性格。画面典雅清丽,凝练简洁;笔墨隽逸雅拙,纯任自然。从树干造型到笔墨的运用,都以意趣横生为重,不失文人画的风味。

1.jpg

image.png

图写一老者牵马度步宦门。画家以生拙苍凝的书法用笔写画,干笔焦墨,老笔纷披,墨线古朴生涩,深沉缓重,将牵马人踌躇的神态,骏马强健的肌体,描绘得生动准确。

金农研读金石碑帖,逐渐将汉隶和魏楷融合,创立了“漆书”这一新书体。

1.jpg

image.png

02.郑燮(1693-1765),字克柔,号板桥,以画兰竹石著称,题画诗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”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人间疾苦声”均是脍炙人口的佳句。而本次展览展出的正是有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”这一题画诗的《竹石图》。

1.jpg

image.png

竹石

清代 郑燮

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

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

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。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,也是一首咏物诗。开头用“咬定”二字,把岩竹拟人化,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;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,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,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,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。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,实际上是写人,写作者自己那种刚正不阿、坚强不屈的性格,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。

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,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,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,竹叶着色不多,却青翠欲滴,并全用水墨,更显得高标挺立,特立独行。

03.黄慎(1687-约1770),初名盛,字公懋、躬懋,康熙六十年(1721)更名慎,雍正四年(1726)改字恭寿,别号瘿瓢山人,简称瘿瓢、瘿瓢子。印章中有东海布衣、苍玉洞人、糊涂居士等别号,但不常用,福建宁化县人。自幼家贫,侍母以孝称,十四岁丧父,十八岁寄居僧寺,昼习画,夜苦读,勤学苦练近二十年。工诗,善草书,尤擅人物、花鸟、山水,三十三岁起出门卖画为生,雍正元年(1723)定居扬州,由于画艺精湛,所作被人争购之,为“扬州八怪”之一。

1.jpg

image.png

历代很多画家都画过“苏武牧羊”之一题材,此图黄慎用流畅的粗笔描写物形,深厚的用笔功力使其画面生机勃勃,诚是扬州画派中的人物画高手。

04.李鱓(1686-1756),字宗扬,号复堂,别号懊道人、墨磨人,江苏扬州府兴化人,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。清代著名画家,扬州八怪之一。康熙五十年中举, 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,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,因不愿受“正统派”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。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,颇得民心,因得罪上司而罢官。后居扬州,卖画为生。工诗文书画。曾随蒋廷锡、高其佩学画。后受石涛影响,擅花卉、竹石、松柏,早年画风工细严谨,颇有法度。中年画风始变,转入粗笔写意,挥洒泼辣,气势充沛,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影响。

1.jpg

image.png

《古柏凌霄图》绘古柏苍劲挺拔,直冲云霄,旁有拳石相依,红、白小花点缀其间。图中树叶和苔点学习石涛破笔泼墨的画法,酣畅淋漓,笔墨奔放,富有动感。树干与石块的勾勒以书法用笔入画,自由随性,毫无法度束缚。

05.李方膺(1695- 1755 ),初名方邹,字虬仲,一字木田,号晴江,又号成村、抑园、秋池、禊湖、衣白山人、木头、老子、啸尊者等,江苏南通人。历任乐安、兰山、潜山、合肥知县,有惠绩。为人傲岸不羁,去官后穷老无依寓扬州,后居南京项氏借园,故号借园主人。以卖画为生,为“扬州八怪”之一。李方膺是个倔脾气,特别喜欢找别人不爱画、不能画、或是不屑画的来入画,疾风、破盆、梦梅、弱兰,把自己的“倔”全部释放在笔墨纸砚中。李方膺以丑梅、风竹、倒兰“三绝”著称于世。他可以说是骨灰级的“梅痴”,传世作品中将近一半是梅花题材,爱梅至极可见一斑。

1.jpg

image.png

此画中有粗竹两枝,嫩竹两枝,在狂风中摇曳生姿。主竹挺拔有力,不弯不揖,有参天凌云之气概。整个画面的气势表现在用浓墨、枯墨铺写的枝叶上,所画竹叶不讲成法,秃笔直扫,竹叶画呈扁方状倾斜方向,无叶尖,潇洒随意,尽管风势极强,但枝叶顺风飞扬而不折,透出一种镇静与傲慢。画面中,石与草都是参照物,点染出艰难、恶劣的自然环境。在疾风的鼓荡下,几叶小草已偃伏在地,坚强的石头也似乎极力抗拒,只有劲竹傲立苍穹,岿然不动,片片枝叶都呈现出百折不挠的力量。风是抽象的东西,没有具体的形象,画家通过描绘竹叶的动态变化,有力地表现出疾风的狂吹,使不可见的风有了可视的形象,而且从竹枝飞舞、竹叶相互碰撞中,似乎还可以听到碎琼乱玉的丁东之声。一种人格的写照。

06.汪士慎(1686—1759),字近人,号巢林、溪东外史、晚春老人,寓居扬州,一生清贫,唯好饮茶,擅长花卉,尤精画梅,善用繁枝,落笔端重,不矜奇巧,有时亦作疏枝,不论繁疏皆有空里疏香、风雪山林之趣,54岁时左眼失明,作书画《工妙勝于未瞽》,67岁时双目失明仍挥毫写狂草大字,署款“心观”,自谓盲于目不盲于心,有诗词《巢林集》传世。

1.jpg

image.png

汪士慎的《空里疏香图》画于乾隆元年(1736年),汪士慎此时51岁,正是他创作状态最好的年华。该画题款内容是“小院栽梅一两行,画空疏影满衣裳。冰花化水月添白,一日东风一日香。巢林书堂汪士慎写并录旧作一截句时丙辰立秋后四日。近人汪士慎、富溪,两印相钤。”左上角题款内容是篆书“空里疏香”,近人又篆,巢林,印用作启首,士慎师古,印相钤。《空里疏香图》是典型的“扬州八怪”风格的代表作,诗书画印相融相合,各臻其妙。构图极简且精致,两枝梅花、两种书体、一首七绝诗、四字点题、四方印章,构成了一幅传世名作。

汪士慎画《空里疏香图》时客居在他的同乡富豪儒商“二马”的小玲珑山馆,生活相对安逸。尽管在这里住了数年,爱好书画诗词的马氏兄弟把汪士慎视为知己挚友,但极具文人气质的汪士慎自尊心很强,在他的《巢林集》中多首诗句均有所流露,这说明他不愿意长期地过寄人篱下的生活。基于此心理感受,可见此画空里疏香之折枝梅是他直抒性情而创作的。《空里疏香图》中的两干三枝墨梅从图右上并列入画,细枝有交错。一短枝如剑,横空直插,两枝自然垂落,穿插于枝干中的树梢,梅花盛开,一阵幽香飘然而至,沁人肺腑。在这幅墨梅图中,梅枝舒展遒劲,以湿墨写干,浓墨点苔,细笔勾花梢;以淡墨圈花,圆润饱满;韵味独特,给人以清瘦、冷峻、孤傲的美感。

07.高翔(1688--1753),字凤岗,号西唐,又号犀堂、西堂、樨堂等,别号山林外臣,擅画山水花卉,间作佛像人物。篆刻与汪士慎、丁敬齐名。又与高凤翰、潘西凤、沈凤并称"四凤"。高翔少年时期崇尚石涛,后与石涛结识为友,常相往来,情谊深长,受益颇深,是石涛的挚友和忠实追随者。高翔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,常以左手作画。

1.jpg

image.png

此作画折枝石榴一枝,似为随意涂抹,然逸笔草草,简静松秀,苍润淡雅,意趣盎然。构图别具一格,题诗布局亦独出心裁,于画左以行书通幅挥写七绝一首,蹊径另辟,以巧成趣,别有一番韵致。其诗日:“老父携孙湖水头,绿杨深处看行舟。残书手握午窗下,瓶供一枝安石榴。”此画是作者晚年右手病废后,以左手所作。

1.jpg

image.png

此作是高翔隶书经典之作。其隶书源于汉碑,在字形上打破了汉碑扁平的特征,在“纵势”中表现隶意,横画的处理常常表现出鲜明的“波挑”,竖画多呈斜势,有飘逸之感。

08.罗聘(1733-1799),字遯夫,号两峰,又号衣云、花之寺僧、金牛山人、师莲老人等。祖籍安徽歙县,其先辈迁居扬州。为金农入室弟子,布衣,好游历。人物、佛像、山水、花果、梅、兰、竹等,无所不工,笔调奇创,超逸不群,别具一格。善画《鬼趣图》,画鬼态无不极尽其妙,借以讽世。亦善刻印,著有《广印人传》。金农死后,他搜罗遗稿,出资刻版,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。

1.jpg

image.png

作为金农入门弟子,罗聘山水、人物、花果、佛像、梅、兰、竹等题材无所不工,但尤擅画鬼,所绘《鬼趣图》传世甚少,更显弥足珍贵。此《鬼趣图》由罗聘创于扬州,三上京城凭此画在画坛名声大振,为罗聘立身成名之作。

1.jpg

image.png

09.华喦(1682—1756),字秋岳,原字德嵩,号新罗山人,又号白沙道人、东园生、布衣生、离垢居士等,福建上杭县人。客居浙江杭州。康熙、雍正年间开始频繁往返扬州、杭州售画。华嵒是一位全才的画家,人物、山水、花鸟、草虫,皆力追古法,不求妍媚而别具风神。花鸟画作品在华嵒的艺术成就中最突出,影响最大。其主题往往寄志寓意,构思奇巧,设色淡雅清丽,形象活泼生动,艺术格调清新明快。尤其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往往能表现出拟人化的效果,具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和情感感染力。其画远师宋元诸家,近受陈洪绶、石涛、金农、高翔、李蟬、郑燮等影响,转益多师,自成一格。

1.jpg

image.png

图绘云天冷月,寒林雪山。蒙古包中一红衣者启帘窥视。骆驼瘦骨嶙峋,凄清的月光下,低头觅食。空中显半圆残月,有孤雁振翅掠过。阴霾昏暗的天空以淡墨渲染,积雪处留白,树木用饱含大量水分之笔点染。人物前倾畏寒的动态,老驼富于人情味的表情,使主题更为突出,情景交融,意境含蓄。画法简洁,设色妍雅。色彩搭配,冷暖对比和谐统一。画面构图狭长,以显天高地迥的视觉效果,并衬托人物孤寂的内心世界。展现了画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出众的艺术才能。

10.高凤翰(1683-1749),字西园,号南村、南阜、老阜、云阜、南阜居士、南阜山人、石道人、丁巳残人、天禄外史、檗琴翁、息园叟、后尚左生等,山东胶州(今胶县)人。雍正五年(1727)举孝友端方,曾官安徽歙县知县、泰州巡盐分司。擅长诗文、书法、绘画、篆刻,五十五岁时因右臂病废,书画篆刻乃以左手为之,毅力惊人,作品拙中得势,苍劲老辣。花鸟笔致奔放,奇逸天趣;山水雄浑静逸,纯以气胜,为世所推重。印宗秦、汉,苍古朴茂。爱砚成癖,藏砚多至千余方,自刻砚铭165方。

1.jpg

image.png

全卷内容共分四个部分:

1.jpg

卷首大篆清德宗光绪18年(公元1892年)合肥李经蕃题端:“高南阜富贵清图咏卷”,题左有楷书小字署款:“光绪壬辰腊八日,合肥李经蕃题”。

1.jpg

水墨《荷花图》:图用泼墨之技,书法之意,借泼洒淹润的五彩墨韵、流动幻化出一种浩淼深渊的沉郁苍茫境界。末段为全画的高潮:焦墨枯笔侧锋勾出一枝凌空傲立、迎风绽放的白莲,其下衬一片凋残半枯、垂着覆盆荷叶,轻漾水波之中。造型清冷俊逸,于秀雅中蕴含凛然难犯之气。尾部蒲根、芦苇杂然丛生,浮萍水草逐浪飘零,体现了行书、楷法的笔意和作者书画艺术修养互为发明的化境。从墨法上看:全图可谓继徐谓、陈淳、朱耷、原济之后对中国画水墨晕染变化的形式之美作了有益的探索。

1.jpg

设色《富贵图》:作者一反院体画家之精勾细勒技法及传统文人淡渲薄染的陈式,而纯用写意之法、简约之笔,浅色谈墨、随意点染而成;色彩柔雅古艳、感觉清新闲适。全图横陈纵抹,一气呵成,呈现出浓淡粗细,点线快面,柔劲枯润等种种视觉上仍的色差、节奏、美感上的鲜明对比,于疏斜历乱中写出自然景物的神采真妙。画左上方隶书自题:“西亭春艳图”。并写五言诗一首:“陆许东西花,阮无南北分。贫家有幻药,画里赠春云。二弟珍五屡,请为作画笔。丁末之春,同苦乏食,聊于肌肠霍霍中,了此夙愿。兄南村识”。丁未乃清雍正5年(1683年),值凤翰45岁艺术成熟之时。

1.jpg

图后作者左笔浓墨大字草书自题七言诗一段:“戏题《富贵清高连卷图》,爱尔富贵又清高,到底清高末足豪;老夫悔心轻富贵,空将牢语嘱同胞。乾隆乙丑,仲弟珍五捡得往岁丁末余右手为画牡丹、墨荷二纸,将付奎儿南游为装卷。右手再书此纸”。凤翰的《荷花图》自题隶书:系从欧阳询,柳出权入手,上溯繇张芝,进而波及汉魏碑刻。写得圆劲丰厚、法度严谨,流利精熟、疏朗洒脱,具有魏晋文人之风规、兼含唐代黄柳之神韵。代表了作者早年的书法风貌。然自右手病废后,隶书字体不复多见。后附的左手行书自题《富贵清高图卷七言诗》:距左手病痿已八年,离作者辞世仅三年之期,可视为凤翰左书的代表作。其将平日右臂所蕴蓄之力及一生实验的经验借左手挥运表达出来。由此,不仅没有使艺术颓废,反而从中体味出了常人所不知的生拗涩拙之味;写得奇逸洒脱、雄厚苍劲;风气流走、脱尽笔墨畦径。

11.边寿民(1684—1752)清代著名花鸟画画家。初名维祺,字颐公,又字渐僧、墨仙,号苇间居士,山阳人(今淮安区),晚年又号苇间老民、绰翁、绰绰老人,江苏淮安秀才。善画花鸟、蔬果和山水,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,有“边芦雁”之称。其泼墨芦雁,苍浑生动,朴古奇逸,极尽飞鸣、食宿、游泳之态。泼墨中微带淡赭,大笔挥洒,浑厚中饶有风骨。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,更为佳妙。因他画芦雁,称其所居名“苇间书屋”。他又工诗词、精书法。和郑板桥、金农等人齐名。

1.jpg

image.png

12.闵贞(1730年-?),字正斋,祖籍江西南昌,久居湖北省广济县武穴镇。扬州八怪之一。幼失父母,学会画画,追忆父母遗容,悬挂致祭,被称为“闵孝子”。其画师法明代吴伟,白描功力深厚,几可与李公麟乱真,擅长写意人物,曾在扬州卖画。

1.jpg

image.png

闵贞画学明代吴伟,白描功力深厚,擅长写意人物,风格潇洒活泼也能画山水、花鸟,笔墨颇有巨然的风貌,很有魄力。

13.陈撰(1677—1758),字楞山,号玉几、玉几山人等。浙江鄞县(今宁波鄞州区)人,曾寓居钱塘(今浙江杭州)。常游走与江淮间,并流寓扬州,遂归为“扬州八怪”画家群体之一员,亦被称为扬州八怪中唯一不以卖书画为生计的画家。早年投靠銮江项氏,但项氏不久家道中落。随后又馆于筱园主人程梦星。晚年因江都江鹤亭等人的邀请,入康山草堂,直到逝世。性格孤僻,与达官显贵甚疏远。乾隆元年(1736年),因学识名于江淮,被荐举作博学鸿词科,但陈撰拒不应试,却寄寓江都玉几山房,专心书画收藏鉴赏。所藏书画颇富。与汪士慎、高翔、厉鹗等文人画家交好,常在扬州马曰琯玲珑山馆友聚,赋诗作画。擅长作花鸟画,格调超逸,气氛清雅,尤擅长画梅花。与李鱓齐名,世并称“复堂玉几”。

1.jpg

image.png

《屈原图》轴作于雍正七年(1729年),画家时年 52岁。陈撰清高孤僻,从不轻易与人作画,传世作品不多,且多册页小品,故此人物轴十分难得。此作由款署推测,应为画家早年馆于銮江项氏时所作,“午日”即为端午,画家作屈原大夫以作纪念。全作线条简练、流畅,甚至有随意之感。画中屈原白眼向天,郁郁不平之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结语

“扬州八怪”的师承之一石涛曾说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“笔墨当随时代”,绘画不应是某种程式,也不应一味地遵循古意,而是要真正地看向自己的生活,你在生活里那些鲜活的感受,才是最值得付与笔下的。“扬州八怪”的那些人生经历,无论是好是坏,都是他们生活阅历中宝贵的一部分,既成就了他们,也成就了他们的作品。

参考文献:

[1]莫金龙. 金农与“扬州八怪”书画交游考略[J]. 收藏与投资,2022,13(05):173-175.

[2]封冰. 探析“扬州八怪”从“怪趣”到“俗趣”的美学嬗变[J]. 大观(论坛),2022,(02):168-170.

[3]徐帆. 从扬州八怪看明清文人画的雅俗嬗变[J]. 参花(上),2021,(08):79-80.

[4]尹文,顾志红. 闵贞当属“扬州八怪”考辨[J].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(美术与设计),2021,(04):154-162+220.

[5]吴舒舒. 古化为我[D].中国美术学院,2020.

[6]李艳辉. 扬州画派的绘画市场研究[D].西北师范大学,2020.

[7]陈伊灿. 李鱓写意花鸟画风格研究[D].中国美术学院,2020.

[8]余彦沁. “扬州八怪”以何为“怪”——浅析“扬州八怪”作品的创新意义[J]. 明日风尚,2020,(10):159-161.

[9]李必玲. 扬州八怪“交往圈”的形成及影响研究[D].扬州大学,2018.

[10]孔文成. “扬州八怪”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研究榷辩[D].中国艺术研究院,2018.

[11]朱丹丹. 郑燮“怪”、“奇”之艺术风格研究[D].江西科技师范大学,2017.

[12]李文心. 试析金农艺术中的“雅”与“俗”[D].西安美术学院,2017.

[13]张海轮. 李鱓水墨花卉研究[D].安徽大学,2017.

[14]王成晏. 徽商对扬州画派艺术赞助的动机研究[D].中央美术学院,2014.